【纪检人·书香】“凿壁偷光”的匡衡为何“晚节不保”

来源:濉溪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濉溪县双堆集镇纪委副书记 侯天涯   发布时间:2018-04-13 16:19   

“凿壁偷光”是我们小时候常听的励志故事之一,讲述了一个古代少年家境贫寒,为了读书凿开墙壁借用邻居灯光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匡衡,东汉时期的著名的经学家匡衡在学成之后封侯拜相,最终却因一件事而自毁前途。

匡衡自幼就家境贫寒,却十分上进,他在这条求学之路上如饥似渴地学习,但在考取功名的这条道路上匡衡也曾吃过不少苦头,他前前后后一共参加了九次考试,最终也只有中了最低等次的丙科。不过正因为他之前凿壁偷光苦读因此使他颇有学问,正是这样的学问帮助他使他在之后的仕途之路上能一步一步地前进。而他励志苦读的精神更是在朝廷中广为流传,这位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渐渐在朝廷中大放异彩。匡衡也凭借这样的优势一路晋升,直至封侯拜相。

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到位极人臣,匡衡的一生本应是一个传奇。但是位高权重的匡衡却贪恋钱物,在封地测量时利用漏洞,非法侵占四万多亩土地。事发后,匡衡因此事被弹劾,这位曾经无上荣耀的一朝宰相被贬为平民,成为他一生的污点。

在当前反腐败高压态势下,类似“匡衡”的领导干部不在少数,“晚节不保”的原因也各有不同。“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很多腐败分子在工作伊始都能恪守本分、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但是,当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后,积极进取的心态少了,醉心享受的时候多了;联系群众的机会少了,声色犬马的时候多了。接触了越来越多的公司老板和企业高管,看到别人豪宅豪车、山珍海味,自己心理失衡,开始见利忘义、腐化堕落,利用职权大肆捞取钱财,最终身陷囹圄,令人痛心不已。

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金钱观,“常怀感恩之心、常怀敬重之意”,个人要注重加强自身党性修养,不断淬炼打磨党员“成色”,提升党员“纯度”,要经得住风雨,更要耐得住繁华。(濉溪县双堆集镇纪委副书记  侯天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