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宣传月】五沟镇:两瓶濉溪大麯的故事

来源:濉溪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2-05-11 16:21   

1972年的夏天,当时的濉溪县白沙公社徐集大队利用夏季田间管理的空隙时间组织青年突击队兴修农田水利设施,计划打机井30眼,解决农田灌溉缺水的难题。

那时的灌溉机井,在社员眼里,是一件几辈子人没见过的新鲜事物,多数人好奇,狗咬刺猬无从下口,不知道怎么干。但更多的困难是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较差,打机井的所有工序及工具、材料都要自力更生,土法上马。

时年40岁的大队党支部书记徐从金从濉溪县水利局请来了“专家”,帮忙堪察地形,查找水文资料,摸清地下水源,确定11个生产小队每一眼机井的大概位置,设计图纸,联系打井钻头等基础工作,其它辅助设施和条件全靠大队自己想办法创造条件去完成。没有经费,11个生产小队东借西凑;没有制管经验,组织青年技术组试验摸索;没有施工人员,号召全大队青年涌跃报名,组成8小时轮流作业队,昼夜不停,持续施工。就这样土洋结合试验打出了深31米、直径80公分的第一眼机井,经48小时涮井检测,完全合格并投入使用。

9月17号已是初秋,早上人们已穿上了秋衣。在西小祝家打井现场,施工队正钻井、放管、收笼有序的工作时,意外事件出现了,33米的机井水中,下水泥涵管的笼子在井下水中15米处,由于流沙影响导致涵管倾斜,笼子上的水泥涵管不能正常与井中水下的水泥涵管完成对接,时间就是质量,地下流沙随时可能导致这眼井报废,施工人员急的团团转,没有好的对策。赶来现场的徐从金书记见状,二话不说,甩掉褂子,顺着笼子的铁链,憋足一口气,一头钻进井水中18米的深处,用手扶正了对接涵管,险情排除了,保证了正常施工,挽回了集体损失。

当天晚上,徐书记就高烧病倒了。由于机井水下太凉,加之初秋已寒,徐书记生了一场大病,身体各关节炎疼痛,住院期间,大队“两委”班子成员商量后用公款买了两瓶好酒濉溪大麯去看望他,被他拒收,退给了公社供销社。

徐从金书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廉洁奉公的含义。事情虽然时隔50年,但这眼机井现在仍然在西小祝庄东南角静静地发挥着它的作用,滿足两台抽水机同时抽水的功能不减当年。而徐从金书记当年下井排险、退还濉溪大麯的感人事迹也一直在当地流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