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阳光,浓烈灼人,皖北就是这样,春天总是倏忽而过,槐花开了天气就热的密不透风,但是比天气还热的就是全县掀起的扶贫热潮了。
我们作风督查三人组悄悄地摸到了王圩村的村头,一个在我的印象里基层组织涣散,工作作风拖拉,扶贫问题层出不穷的村,这就是我们今天“微服私访”的对象。
“走吧。”我说,“我们今天就去看看原汁原味的扶贫工作,看看他们差在哪儿?”
村庄规划一般,但整体还算干净,皖北特有的两层小楼散落在村庄里,间或有一两栋破旧的房屋夹杂其中。两点钟的村庄,道路上没有什么人,我们挑了一个房屋相对破旧的院落走了进去,一个正在院子里忙活的中年男子警惕的问我们:“恁是弄啥的”。
“我们是县里派下来看看扶贫户的,您知道村里贫困户都有谁吗?我们想了解了解。”我赶忙接道。
“哦,知道,头年还开会评来着”男子在裤子上擦了擦手上的泥土,“来,进屋来坐”。
等寒暄落座后,我们拉起了家常。中年男子——老杨,很健谈,在我们的旁敲侧击下,聊起了扶贫的那些事。村里原有几户贫困户,今年评议时又评上了几户,每家都是什么情况,老杨娓娓道来。刚走的第一家就碰到一个活地图,我暗自庆幸。
“我不是听说,咱们村里工作不咋样吗?”我问老杨。
“那是以前,去年镇里新派了个书记,几个村干部也都换了,现在不一样了,村干部经常往庄里跑,有时候在庄里打扫卫生,他们都带头,老百姓都怪信他们的。跟以前比,那是白手起家。”老杨颇有些词不达意的说道。
聊天的时候,我发现老杨喘的很厉害,特意问了句,“恁身体怎么样啊?”
他说,“有哮喘,在外面打工吃力就回家了。”
“那恁家情况咋样?”我问道。
“俺两口子都有点毛病,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
“为什么不申请贫困户啊。”小谢问道。
“村里面要给俺报来,但是我没愿意”。
“那为啥?贫困户帮扶措施多啊。”我很惊奇。
“现在村里帮俺也不少,老房子头年来给俺改造了,还给俺一家入了低保,农忙的时候还能给村里看个火,现在都不错。”
“你这个人真有意思,人家都想当贫困户,你还不愿意当。”我不自觉的语气里带了点疑惑。
“扶贫,国家只是帮着过难关,又不是养懒人,我现在有手有脚,家里有几亩地,平时做些手工,日子还能过得去。再说,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我得让他们知道,人穷不能志短啊!”老杨有点红脸。
我忽然有些沉默,不知道说什么好。
下午,在老杨的带领下,我们逐一走访了村里的贫困户,对于这个村的扶贫工作渐渐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和老杨分手后,小谢说:“扶贫一方面是帮助困难群众,另一方面也锤炼了干部作风,这也很有意义。”
“是啊,交心才能拉近距离,实干就能得到认可,撸起袖子加油干吧!”(濉溪县纪委监委 宋玉霞)